普洱是普洱茶的集散地,普洱茶因此而得名。目前普洱茶產銷兩旺,思茅市改為普洱市后,將對普洱茶產業(yè)的發(fā)展起積極的作用?,F在的普洱縣將更名為寧洱縣(普洱在歷史上曾設過“寧洱縣”)。第二方面考慮是為重振普洱茶雄風,目前在思茅有一半以上的人從事普洱茶產業(yè),普洱茶產業(yè)發(fā)展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和收入,普洱茶產業(yè)也已成為思茅的富民產業(yè)。
普洱茶產于云南思茅、西雙版納等地,因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縣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縣,隸屬思茅地區(qū),位于云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原稱寧洱縣。“普洱”為哈尼語,“普”為寨,“洱”為水灣,意為“水灣寨”,帶有親切的“家園”的含義。歷史上的普洱茶,是指以"六大茶山"為主的西雙版納生產的大葉種茶為原料制成的青毛茶,以及由青毛茶壓制成各種規(guī)格的緊壓茶。如普洱方茶、普洱沱茶、七子餅茶、藏銷緊壓茶、圓茶、竹筒茶、拼裝散茶等。在長期的生產制作和銷售過程中,普洱茶的花色品種不斷更新,形成自己特有的產品系列。
由于普洱茶產地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良的茶樹品種、獨特的加工工藝、獨具匠心的造型、越陳越香的品質、多姿多彩的飲茶方式、悠久的產制歷史和對人體健康的有益作用,使普洱茶成為最具魅力和最受國內外人們喜愛的飲料。同時,普洱茶產區(qū)又是云南多民族的聚居區(qū),從而使普洱茶蘊藏著廣泛的民族特征和豐富文化內涵。
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府是普洱茶的原產地和集散地。史籍中,記錄了六大茶山,古“六大茶山”為中國最古老的茶山和茶區(qū),由于歷史的變遷,準確定位其地理位置實非易事。是否除了六大茶山之外,其他地方就沒有茶葉種植,以至于會出現“普洱不產茶”的說法,根據多年來眾多科學工作者的調查和發(fā)現,可以總結性的肯定:一是除了六大茶山之外,不僅還有分散的產區(qū),甚至還有主產區(qū),比如瀾滄景邁千年萬畝人工栽培型古茶林,距今已有千年種茶的歷史,這么大規(guī)模的古茶林在六大茶山中就未見其名。
二是除了六大茶山之外,還有更大生產普洱茶葉的范圍,清《普洱府志》記載:“普洱所屬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當時年產茶8萬擔,僅公元1661年從普洱運往西藏的茶葉就達5萬擔,古六大茶山的范圍也無需用八百里來匡定。而受古代的生產水平、人口密度,古六大茶山怎么也產不了年8萬擔,也沒有那么多勞動力。要達到“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的生產規(guī)模,就是集中了當時普洱府所轄寧洱縣、思茅廳、威遠廳、他郎廳、車里宣慰司一縣三廳一司的生產能力才可能做到。因此,“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的范圍,是今思茅全境和周邊地區(qū),只有這一范圍也才能達到清代“年產普洱茶8萬擔”的生產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