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原名“崩龍族”,1985年9月17日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正式改名為德昂族。德昂族是西南邊疆現(xiàn)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歷史悠久,文化內(nèi)涵深厚,素有“古老茶農(nóng)”的美稱。由于最早的茶是初民們賴以生存維系生命的充饑食物,也是他們從生到死日日相伴的“親人密友”,所以不懂生育奧秘、充滿著原始思維的圖騰意識和感恩之情的初民們,便產(chǎn)生了將茶視為給予生命的母親的茶圖騰意識,其后代也因此將茶視為祖先,形成了一種對茶的信仰。德昂族嗜喝濃茶,善于種茶。幾乎每戶都栽種茶樹。在德昂人崇拜的眼光中,茶葉是人類世界的開創(chuàng)者,認為茶是人類共同的祖先。德昂族源于古代的“濮人”,是“茫蠻部落”的先民,茶葉是德昂人的命脈,有德昂人的地方就有茶山、茶樹和茶香。茶是德昂人最重要的飲料,尤其是男子和中年婦女,幾乎一日不可無茶,而且好喝濃茶。他們喝茶時,常常將茶放在一個小罐里煎煮,待茶呈深咖啡色時,將茶水倒在小茶盅里飲用。由于這種茶非常濃釅,德昂人經(jīng)常飲用卻上了癮,只要一日不喝便會手腳酸軟,四肢無力。相反,如果在勞動時煮一罐濃茶,喝后則神清氣爽。茶在德昂人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講究“茶到意到”。每當賓客臨門,德昂人必先煨茶相待;走親訪友或托媒人向姑娘求婚,以茶為見面禮;若有喜事邀請親朋光臨,一小包扎有紅十字線的茶葉便成了“請柬”;如兩人產(chǎn)生了矛盾時,有過失的一方只要送一包茶葉,就可以請求對方諒解。可見,茶的作用是其他錢物無法代替的。茶在德昂人生活中無處不在,無處不能。茶是德昂族人民傳遞友誼、表達情感、明理喻事的特殊信物與示意友好的象征。
在云南勐海世居的哈尼族是西北羌人的后裔,隨著歷史的推進,他們逐漸南遷至紅河和瀾滄江的中間地帶,即哀牢山、無量山之間的廣大地區(qū)。在晉王朝時期,戰(zhàn)亂頻繁,社會動蕩不安,帶來了許多民族的遷移擴散,哈尼族就在此時大量南遷至西雙版納。哈尼族在勐海居住的歷史約1450~1600年。哈尼族把茶奉為吉祥之物,婚、喪、嫁、娶等要辦的所有事情都離不開米、蛋、茶這三樣?xùn)|西,有“無茶不祭”之說。以茶消災(zāi)祈福,保祐清吉平安。茶是他們崇拜和社會交往的信物。
哈尼族絕大部分集中分布于滇南紅河和瀾滄江的中間地帶,即哀牢山、無量山之間的廣闊山區(q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適于種植茶和各種農(nóng)作物,其水利資源豐富,很適合大葉種茶樹生長,是生產(chǎn)云南優(yōu)質(zhì)普洱茶得天獨厚的基地。在南糯山和巴達等地,至今還保留著一千多年的古老茶樹,為我們研究茶葉的源流及其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在西雙版納自治州勐??h巴達穎賀楹村現(xiàn)存的一株巨大茶樹為世界最古老的野生型茶樹的代表,它高14米,直徑110厘米,樹冠垂直投影1000平方厘米,樹齡1700余年,種屬野生大葉茶,為世界野生茶樹之冠。哈尼族有悠久的歷史,與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隋唐時期,哈尼族與彝族的先民同被稱為“烏蠻”。唐初,滇東南六詔山區(qū)出現(xiàn)“和蠻”部落,曾多次向唐朝貢物,與中原有著經(jīng)濟、政治聯(lián)系。南詔崛起,“和蠻”直接隸屬南詔,與滇東北和滇南的彝族一起,被稱為“三十七部”。哈尼族經(jīng)歷了漫長的原始社會,大約于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六世紀由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哈尼族的社會形態(tài),在新中國成立前已基本進入了封建社會。但由于種種原因,各地生產(chǎn)力發(fā)展仍有較大差異。
(未完待續(xù))
葳盛茶藝師茶藝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