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
哈尼族節(jié)慶活動 |
作者: 文章來源: 點擊數(shù) 76 更新時間:2007-09-22 17:11:10 文章錄入:ynpwc |
|
哈尼族以十月為歲首,所以每年農歷十月的第一個屬龍日要過“十月年”。“二月節(jié)”是哈尼族另一個較隆重的節(jié)日,節(jié)日期間村寨集體殺豬祭祀龍樹林,擺長街宴。另外,每年農歷六月的第一個屬虎日,為哈尼族過“六月節(jié)”。每年的一月二日至四日,哈尼族都要過嘎湯帕節(jié),節(jié)日期間,人人穿著盛裝共跳竹筒舞,采野花野果、對歌娛樂、上山打獵。 里瑪主節(jié) “里瑪主”,是哈尼語的音譯,意思是春天的盛況。它是哈尼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于每年山茶花盛開的陽春三月舉行。居住在紅河岸邊的哈尼族人民十分喜愛布谷鳥。傳說中,布谷鳥受天神的派遣,從遙遠的天邊飛來,向人間報春。當它飛過大海時,已精疲力盡,眼看就要掉入大海。突然,海里出現(xiàn)一條龍尾,龍尾變成一棵大樹,布谷鳥就落到大樹上休息。這樣它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把春天的信息帶到人間。哈尼族人民就按時春播,獲得豐收。人們紀念布谷鳥的功勞,久而久之,就演變成為民族節(jié)日。 每年人們聽到布谷鳥的叫聲以后,各村寨就按傳統(tǒng)習慣,在羊日(以十二生肖記日)籌辦美酒佳肴,并以一種山花的汁液浸泡糯米,蒸出香噴噴的糯米飯,煮好紅雞蛋,獻給布谷鳥。然后,人們匯集在村邊寨頭唱歌跳舞。男子還舉行摔跤,特點是:抓腰帶,抱腿、過臂,夾臂翻,穿腿等,一般是三局二勝,雙肩著地者為輸。 苦扎扎節(jié) 苦扎扎節(jié),也叫六月年,在每年農歷6月24日舉行,是紅河哈尼族人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相當于漢族的春節(jié)。節(jié)日期間,哈尼人穿上五彩繽紛的節(jié)日盛裝,成群結隊的聚到磨秋場,打磨秋戲耍娛樂,歡度節(jié)日。 按規(guī)矩,磨秋桿必須是黑夜砍好后,由小伙子們在黎明前扛回來。他們一路唱著山歌,把秋桿抬到寨邊的秋場,將一根短木夯進土里,頂端削細當軸心,架上一根長長的橫桿,做成類似翹翹板的磨秋。下午,人們紛紛涌向磨秋場,先由幾個德高望重的老者“開秋”。他們象征性的甩了幾圈以后,再由一對對的姑娘、小伙輪流上去轉。 打磨秋是哈尼人一項充滿情趣的體育活動,它要求磨秋兩邊的人數(shù)對等,騎坐的人用腳蹬地面,時而飛速旋轉,時而升降起伏,反復轉動。甩秋千的速度越來越快,圍觀的人群也不時地加油助興,氣氛十分熱烈。 夕陽西下的磨秋場又是另外一番場景。老人們圍坐在場上喝酒取樂,孩子們追逐戲要,青年人則圍成圈子,跳起了扇子舞、竹棍舞。鑼鼓聲、琴弦聲、歡呼聲交織在一起,一個不眠的狂歡之夜開始了。 扎勒特節(jié) “扎勒特”是哈尼語“過新年”的意思。哈尼族把新年安排在農歷十月間,因而又有“十月年”之稱。這是哈尼族一年中最大最隆重的節(jié)日,家家戶戶都要舂糯米做粑粑,釀制香甜的燜鍋酒,殺豬宰羊,歡度節(jié)日。 節(jié)日期間,所有的哈尼寨子都打掃得干干凈凈,男女老少穿上嶄新的民族盛裝。小伙們晝夜敲響掛在寨邊的大鼓,以熱烈悠揚的鼓聲迎接新年的到來,表達人們對寨子富裕興旺的美好期盼。 節(jié)日里,每個寨子都要舉行全寨性的街頭酒宴,稱為“姿八多”(互相輪流敬酒之意)。小的村寨是全寨歡聚在一起,大的村寨則分成幾片幾天進行。每片輪流做東道主,輪到的各戶人家都要置辦一桌可口的酒菜,抬到街上供全村人分享。大家十個八個自由組合成一桌一桌,席間暢飲笑談,充滿團結友愛的氣氛。 姑娘節(jié) 在紅河哈尼族中,奕車人的姑娘節(jié)在農歷二目二日,相傳是為紀念一對面對強暴殉情而死的戀人。節(jié)日里,人們抬著豬肉和染黃的糯米,到后山兩棵傳說是情死者化身的栗樹下野餐,唱歌跳舞祭奠美麗的姑娘和她忠誠的情侶。節(jié)日之夜,少女們常常聚在村口,呤唱一種叫“厄勒姑’的情歌,贊美自己的山寨。 新米節(jié) 農歷八月第一個龍日,是紅河一帶哈尼族的新米節(jié)。“龍”這個音,在哈尼語中有“多起來”、“增添”的意思。節(jié)期三天。頭天背回新谷,殺雞買肉,把自種瓜豆蔬菜統(tǒng)統(tǒng)拿來嘗新。另外,還要做一碗鮮竹筍,象征糧食產(chǎn)量像新竹一樣節(jié)節(jié)冒尖。第三天早上做糯米粑粑祭天,祈求日月永照人間。新米節(jié)還要祭奠為人類尋找五谷種子及各種財富的始祖塔婆居費和她的兒子歐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