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
茶道滄桑 不是簡單的拿起放下 |
作者:wzysky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 0 更新時間:2016-08-16 16:21:30 文章錄入:wzysky |
|
茶,位居世界三大飲料之首。茶起源于遠古,發(fā)于神農(nóng),始于商周,產(chǎn)于西漢,傳于三國,興于唐宋,繼于元朝,盛于明清,臻于現(xiàn)代。茶道,即茶的道路、方向、理念及技藝等。
”茶道“一詞如何而來?
茶道是指導茶文化活動的最高原則。中國茶道帶有東方農(nóng)業(yè)民族生活氣息和藝術情調(diào),追求清雅,向往和諧。茶道基于儒家的治世機緣,倚于佛家的淡泊節(jié)操,揚于道家的浪漫理想,借品茗倡導和、靜、德、怡、真的清和、儉約、謙潔、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指導茶文化活動的最高綱領,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時代性,涉及藝術、道德、哲學、宗教以及文化的各個方面,唐代茶道以文人為主體。
茶道這個詞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只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普遍種茶葉。
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余杭縣的經(jīng)山寺取經(jīng),交流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
宋代茶道追求借茶勵志的操守和淡泊清尚的風度。明代追求秉于性靈,回歸自然的境界。清代追求簡潔、明快,水、具、茶俱佳。
茶道的承載方式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聯(lián)絡感情,靜心怡神,冶性修德,學習禮法,是怡情雅致的一種和美儀式。茶道最早源于華夏,中華兒女在唐代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yǎng)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xiàn)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當時社會上很流行的一種社交活動是“茶宴”。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yōu)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
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huán)境、禮節(jié)、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yǎng)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位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唐人孺子可得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yǎng)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世界的陶冶、凈化與享受。
茶道精髓:
茶道的精髓是文化,茶文化是一種“中介”文化,以茶為載體,以文化為靈魂,以能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思想道德、人文精神為宗旨。茶道文化的內(nèi)涵包括有關茶的禮儀、風俗、茶法、茶規(guī)、茶技、茶藝、歷史典故、民間傳說以及文學藝術、辭曲歌賦等。
茶道文化是一種綜合文化,涉及到建筑、音樂、舞蹈、繪畫、戲曲、服飾、飲食、醫(yī)藥等諸多個文化領域。茶道文化又是一種交際文化,是構建和保持人與人之間良好人際關系的手段。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體的茶事實踐過程,同時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升華理性思維的過程。茶人通過品飲而悟道,這種過程就稱之為茶道。簡言之,即品飲者對茶的感悟稱為茶道。茶道在很大程度上屬于修正范疇,需要實修實證,不僅要在“理”上認識,還要在“事”上修正,茶道文化是東方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粹,是古老的中華文明貢獻給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大咖眼中的茶道精神
吳覺民:“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因為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手段。”
莊晚芳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yǎng)的一種儀式。他把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歸納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說:“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
陳香白認為: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的過程,引導人們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yǎng)以實現(xiàn)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他的茶道理倫可簡稱為“七藝一心”。
周作人則比較隨意,他認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忙里偷閑,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xiàn)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臺灣學者劉漢介提出:“所謂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與意境。” 熊倉功夫從歷史學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種室內(nèi)藝能。藝能是人本文化獨有的一個藝術群,它通過人體的修煉達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人本茶湯文化研究會倉澤行洋先生則認為:“茶道是通向徹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飲茶的好處
喝茶、品茶、茶藝的最高境界——茶道。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zhì)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yǎng)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茶道如月,人心如江”。茶道是茶文化的靈魂,每個愛茶人由于個人的經(jīng)歷和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從而對茶道自有不同的認識和感悟。但有一點值得肯定,那就是返璞歸真,和誠處世,敬愛為人,珍愛人生。茶道精行儉德的人文精神,一為中和之道;二為自然之性;三為清雅之美;四為明倫之禮。所謂茶道,即關于茶的精神、理念、技藝、方向、道路、感悟與認可。簡言之,即品茗的方法與意境。
飲茶是一種身體的需要和精神的享受。通過飲茶使人獲得物質(zhì)與精神的享受與愉悅,從而達到個人情操的陶冶與品行的修養(yǎng),在剎那間體會到謙、美、和、敬之真諦與永久,正所謂“道由心悟,境由心生”。有一個很好的意境,再加上用心靈去體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就能達到一種崇高的境界,正好比是:“月映千江水,千江月不同”。
有的“浮光躍金”;有的“靜影沉璧”;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淺魚讀月”;有的“冷月無聲蛙自語”;有的“江清月明露禪心”;有的“疏枝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有的“雨暗蒼江晚來晴,白云明月露全真”;月只一輪,印象各異。愛茶者,由于各人閱歷不同,心境不同,修養(yǎng)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對茶道的感悟亦各有千秋。
茶道就文化內(nèi)涵而言,既有佛教圓通空靈之美,又有道教幽玄曠達之美以及儒家文雅含蓄之美。它在發(fā)展過程中吸收了佛、道、儒三教的哲學理論,并得益于歷代大批思想家、哲學家的繼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推動。茶道在社會發(fā)展與實踐中,不斷地在豐富著其自身的內(nèi)涵,延伸著自身的領域,歷練著自己的生命,為一代又一代的社會人提供著精神食糧。
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qū)關上寶海路163號 電 話: 0871—63559399 400—0977—357 在線QQ聯(lián)系: 348058891 5648558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