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關(guān)閉窗口 |
話瓷說器:岳州窯與長沙窯 |
作者: 文章來源: 點擊數(shù) 44 更新時間:2007-09-26 11:10:32 文章錄入:tangyun |
|
湖南是我國最早產(chǎn)茶地之一,也是茶文化孕育最早的地區(qū)之一。備受陸羽青睞的岳州窯在今湖南汀陰縣,故隋以前稱其為湘陰窯。古窯址密集,歷史悠久,晉至初唐的茶具實物大量出土。可肯定為茶具的雞首壺和平底碗,無論造型和釉色,均可與越窯茶具媲美。令人費解的是唐代僅見于文獻記載的造型典雅、釉色素凈,富有玻璃質(zhì)感冰裂紋的岳州青瓷茶具卻絕少出土,僅見茶碗和擂缽等。 與岳窯隔江相望的長沙窯,位于長沙市望城縣銅官鎮(zhèn),故又稱銅官窯。 長沙窯初唐始興,中晚唐隨茶飲的普及而聲名鵲起。其產(chǎn)品以產(chǎn)量高、價格低、分布廣、新品迭出而著稱,不僅風行海內(nèi),且大量出口海外。其工藝則以釉下彩繪和書寫詩句題記為兩大特色。 長沙窯出土茶具中最多的為茶碗,近年出土有兩款書有題記的“茶碗”實物尤為可貴。 一為圓形斂口碗,釉下褐彩青瓷,唇沿較厚,碗心書醬色“荼宛”二字,外罩青黃色半釉。 另一款為圓形敞口碗,圓唇外侈,腹斜收。底粉上書“岳麓寺荼宛”五字,通體施草黃色薄釉;底沿無釉,墨書“張惜玉充供養(yǎng)”??芍藶榉鸾掏劫浰吞拼麆x岳麓寺充供養(yǎng)的孔佛茶碗。從前款“荼宛”題記看,年代稍早。 過去,陶瓷史專家對長沙窯是否產(chǎn)茶具持懷疑態(tài)度,賴此題記,疑竇當可冰釋。白居易詩云:“盡日一餐兩碗茶”,可見中晚唐茶碗使用已很普遍。 長沙窯出土的茶盞,有題記寫作“盞”的,還有直書“酒盞”的。可見唐代茶盞、酒盅,可以通用,界限不很分明。但白詩“或飲茶一盞”,徐寅《徐秘色茶盞》可以確證:盞為茶具。 唐代盛行煎茶,烹者茶具主要有銚、鐺、鼎、灶等,這些在長沙窯茶具中時有出土,且均為陶瓷質(zhì)民間用品。 齊已詩“爐動綠凝鐺”,李商隱詩“小鼎煎茶面曲江”,杜荀鶴詩“待賓茶灶就巖泥”是這些茶具確為烹煮器具的明證。 長沙窯出土的茶碾,形態(tài)制法各異,造型樸實。從“元和五年”、“大中”、“天成四年五月造”等題記看,知其為晚唐、五代產(chǎn)品,這和茶史的發(fā)展過程相吻合。 長沙窯還產(chǎn)茶臼,碗形茶碾和研缽(即今擂缽)。值得一提的是長沙窯還有汲水、泡茶兩用的“系紐”執(zhí)手壺,或稱“泡壺”,也常稱汲瓶。長沙窯的衰落是因為宋窯蠡起,取而代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