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
普洱茶與道教 |
作者: 文章來源: 點擊數(shù) 39 更新時間:2007-09-24 17:35:31 文章錄入:tangyun |
|
道教是中國漢民族的本土宗教,隨著漢族明清以來遷入思普區(qū)而道教隨之傳入,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明代崇禎元年,普洱建立了文昌宮?!毒皷|縣志稿》載,景東道教金鼎殿在西區(qū)仲古里,清康熙年間由彭道人建蓋。清代以來,在景東、普洱、思茅、墨江、景谷、鎮(zhèn)沅、江城等地,有道觀老君殿、玉皇閣、天神廟、大石寺、三皇宮、文昌宮及道教俗神廟宇閻王廟、城隍廟、財神廟、土地廟、山神廟、龍王廟、藥王廟、娘娘廟、五帝廟等。在道教的安坐、養(yǎng)心、朝山、封齋、開齋、朝斗、做娘廟、五帝廟等。在道教的安坐、養(yǎng)心、朝山、封齊、開齊、朝斗、做會、持誦、占卜、符繁、祈、禁咒、服氣、念經(jīng)、超渡、燒香、獻飯、謝土、香煙會等活動中,均要用普洱茶。 道教主張修煉養(yǎng)生,“無死入至”、超脫塵世、希求長生不死;所以用各種道術和吃長生不死之藥求仙,道教受“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影響甚深,把茶葉視作“靈芝草”,因此在道觀宮宇中還有“名山必產(chǎn)靈草(茶)”的口頭禪,道教認為飲茶最能養(yǎng)心,養(yǎng)心即可實現(xiàn)人與自然美合而為一,進入“無我”意境,從而就能“長生不老”,延年益壽。道教修煉主要在于修心,修心在于主靜。認為“靜是產(chǎn)生智慧的根源”。道教也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的戒律,而茶之清爽,性儉、提神益思、中正平和、超然空靈,有利信道者修煉達到“收心離境”、“靜則生慧”的目的。所以,宮觀道士以茶作為祈禱、祭獻、齋戒以及“驅(qū)鬼捉妖”的祭品,并十分流行以茶饗客。道家用茶祭天祀祖或當作隨葬品已有悠久歷史,在思普區(qū),宮觀道士的品茶禮儀,傳播到民間的以茶拜神祭祖,以茶祭天拜地,均含有道家茶文化的氣韻,這里的善男信女常用“清茶四果”或“三茶六酒”祭天拜地,以求神靈保佑,每年時逢清明節(jié)、立冬時節(jié),都要用祖先生前的生活必須品“茶、飯、菜”到墳墓前祭祖、燒香,以表后輩對祖先的祭獻。昔日在思茅和西雙版納茶區(qū),每年農(nóng)歷七月二十三諸葛亮誕辰日,思茅商會的茶莊茶人,思普區(qū)的基諾族、布朗族、佤族、傣族都要在商會、茶山舉辦“茶祖會”,向茶祖諸葛亮敬香、祭祀、敬茶,向古茶樹祭祀,祈禱茶葉生意興隆,祈禱茶葉豐收,茶農(nóng)平安。這些說明了道教與普洱茶的關系十分密切。 |